啃食水稻的福壽螺、侵占灘涂的互花米草、取食作物的紅火蟻、繁殖力強的水葫蘆……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入侵物種進入公眾視野,除治這些“生態殺手”變得更加緊迫。今年4月以來,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等相關部門部署,石獅市首次啟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全市農業生態進行“全面體檢”。
在實際普查工作中,面上調查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近日,記者跟隨普查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從踏查、取樣、存樣、記錄等方面,深入了解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面上調查全過程。
實地踏查——
2公頃樣地
發現11種外來入侵物種
5月12日上午,在永寧鎮沙堤村一水澆地內,泉州師范學院海洋技術系副教授邱勇博士帶領普查團隊人員,開啟為期一天的外來入侵物種面上調查。
“你看,這個叫裂葉月見草,就是外來入侵植物。”邱勇指著一棵羽狀分裂葉子、開著黃花的植物對記者說。據稱,裂葉月見草原產于北美洲,其種子極小,可能隨我國引進蔬菜、花卉、農作物的種子時混入其中,常見于田間地頭、路邊或者果園地。由于擁有粗壯的根系、莖分枝多,果實成熟快,種子發芽率高,裂葉月見草生長速度極快,已蔓延我國大部分地區。
“由此可見,外來入侵物種最典型的特征是繁殖能力、耐逆性強,影響甚至抑制本土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邱勇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依據福建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面上調查參考清單,繼續“搜尋”可能存在的外來入侵物種。短短的一個小時,在約2公頃的標準水澆地樣地上,邱勇和普查團隊就發現了裂葉月見草、白花鬼針草、小蓬草、少花龍葵、銀合歡、北美獨行菜、蓖麻、賽葵、空心蓮子草等9種外來入侵植物。其中,裂葉月見草、少花龍葵、北美獨行菜、賽葵為此次新增補的石獅外來入侵植物。
記者了解到,本次普查對象包括農業外來入侵植物,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漁業水域外來入侵水生動物等。當日的踏查現場,除了外來入侵植物,普查人員也發現了紅火蟻、草地貪夜蛾這2種外來入侵昆蟲。
取樣錄入——
線上線下同步推進
摸清入侵物種“家底”
“一旦發現參考清單外的外來入侵物種,我們就要對其進行取樣,制作成標本保存。”此次普查團隊領隊、高科環保工程集團高級工程師余定椿表示,因裂葉月見草、少花龍葵、北美獨行菜、賽葵等4種外來入侵植物不在參考清單內,就需要取樣留存。只見余定椿把采集的植物修剪好,放入攤開的標本夾,然后加幾張吸水紙收緊裝置即完成標本制作。記者注意到,根據不同的取樣對象,余定椿還會借助利用樣本框、樣線等工具進行取樣。
然而,取完樣品僅僅是完成了取樣的線下工作。為完善外來入侵物種線上數據庫,余定椿和團隊成員還需通過“中國農技推廣”App,上傳取樣所在的村(社區)、經緯度、樣地面積以及入侵物種的圖片、種類、屬性等基本信息。“簡單來說,通過線下取樣、線上存檔,擴充現有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進一步摸清外來入侵物種‘家底’!”余定椿補充說,此次福建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參考清單涉及入侵植物57種、病原13種、昆蟲33種、水生動物14種,石獅市普查工作則是在“普查清單”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特征,對清單內容進行補充更新,包括全市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等情況。
結果運用——
早發現早介入
除治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按照計劃,此次石獅市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將于今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普查通過收集相關數據、樣本,分析研判農業外來入侵物種主要傳播擴散途徑、風險等級和擴散蔓延趨勢等,為農業外來入侵物種的科學防控、有效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石獅三面環海,外來入侵物種與其他縣市區是否有所區別?針對此,邱勇解釋稱,石獅水域多,與山區縣市相比,外來入侵水生物、水性植物數量會明顯增多,如常見的有羅非魚、福壽螺、鱷雀鱔、互花米草等。“像福壽螺、鱷雀鱔、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種,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嚴重危害,要及時除治。”
“所以,普查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根據普查結果開展‘對癥下藥’,發現得越早,介入得越早,除治防控外來入侵物種的成本就越低。”石獅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普查摸清的農業外來入侵物種,加強源頭預防,“一種一策”精準治理,采取物理除治、噴施藥劑、生物防治等措施,實施有效的防控滅除;對重大危害物種要抓住關鍵時期,明確重點區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對新發現的入侵物種,加強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處置。以互花米草防治為例,我市一方面可通過種植紅樹林等生境抑制方式防止其蔓延生長,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機械作業、深挖深埋等物理方式進行除治,達到修復灘涂生態環境、恢復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ㄓ浾?林富榕 顏華杰)